至“十三五”生物医学领域7大共识
2022年05月08日
(以下图片均源于生物探索)
【中国化工仪器网 行业动态】9月8日,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和GE医疗中国联合举行、上海市生物工程学会协办的 重新药创制迈向精准医疗高峰论坛 在上海召开。会议约请了多名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共同探讨精准医疗在中国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和未来实践的路径。
在 精准医疗在中国的定位与挑战 主题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介绍了我国在精准医学领域的布局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他说: 精准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客观必定,是公众对健康需求的推动,从发展规律上与奥巴马的美国战略无关。
我国医疗缺少自己的数据,需要发展精准医疗

受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食品安全使人耽忧和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重大疾病防控任务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慢性病致使的死亡已占我国总死亡的85,慢性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调研农村医疗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表示卫生事业发展时指出: 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 。重大疾病是造成我国人力资源丧失和经济损失的主要缘由,已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可躲避的严重障碍,是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詹启敏院士表示: 健康事业决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1项重要的社会事业;不是消费性支出,而是战略性投资。 医学领域、政府、公众和媒体对医学科技在保障人民健康中的作用具有的共鸣。
在中国百姓解决温饱问题以后,我们大的社会需求就变成了百姓希望 不生病、少生病、生小病、晚生病和生病后能够看好病 。但是,目前中国医院(特别是3甲医院)的医疗设备主要都是依赖进口;临床上使用的疾病诊断、医治、标注等规范指南有95以上是依托参考国外的标准;我们国家几近没有自己的数据,这就是为何要发展精准医学。
医学生物领域 1035计划 7大共鸣

今年是1025的收官之年,目前,国家层面正在制定 1035 计划。詹启敏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相干专家在医学生物领域技术发展方向上达成的7大共鸣,具体以下:
,基因组技术大范围利用已趋向成熟;
第2,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与方法将会获得重大突破;
第3,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已进入临床利用和产业化阶段;
第4,疫苗和抗体将成为生物医药重点突破的优先领域;
第5,生物医治及个性化诊疗技术成为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6,医疗器械成为与药物齐头并进的新型产业;
第7,生物信息学技术将向海量数据产出和广泛利用两个方向发展。
不久前,国家卫计委、CFDA联合发布了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这对干细胞产业可谓是 千呼万唤始出来 。在谈到以上第3大共鸣时,詹启敏表示,干细胞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利用将启动 全面1体化 的模式,国家准备批启动干细胞。
精准医学:从发展规律上与奥巴马的美国战略无关

自中国推动精准医疗概念以来,有很多质疑声表示这是对奥巴马政府的 跟风 。对此,詹启敏院士详细介绍了精准医疗的历史沿革。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英文杂志中就有了个性化医疗的概念;另外,中国学者2010年提出了精准外科,2013年中国和国际同行共同准备了肿瘤精准医学国际会议。
因此,精准医学是医学本身发展的客观必定,是公众对健康需求的推动,从发展规律上与奥巴马的美国战略无关。如果精准医疗符合公众的需求,是医学发展的自然,那就应当大力的推动。人类基因组测序、生物芯片技术的革新发展,生物医学分析工具和技术的进步和大消费者购买了实验机以后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的出现正成了现阶段大力发展精准医疗的推动力。
精准医学的实行要注意3大要点:,医生永久是临床决策的主体;第2,精准医学为客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为医生决策提供根伟精准的手段和根据;第3,精准医学将对临床医学人材提出更高的要求。后,詹启敏院士总结道,精准医学的发展将使目前临床疾病诊断方式、分类分型,临床诊疗路径、规范、指南、标准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同时将推动1批新型医学健康产业。